簡介 白色念珠菌(Monilia albican 或 canidia Albicans),是一種真菌,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,上呼吸道,腸道及陰道,一般在正常機體中數(shù)量少,不引起疾病,當機體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約作用失調(diào),則本菌大量繁殖并改變生長形式(芽生菌絲相)侵入細胞引起疾病。 特征 本菌細胞呈卵圓形,很象酵母菌,比葡萄球菌大5~6倍,革蘭氏染色陽性,但著色不均勻。在病灶材料中常見菌細胞出芽生成假菌絲,假菌絲長短不一,并不分枝,假菌絲收縮斷裂又成為芽生的菌細。 白色念珠菌患者痰液直接涂片革蘭氏染色。 培養(yǎng) 本菌在血瓊脂或沙保氏瓊脂上,37℃或室溫孵育2~3日后,生成灰白乳酪樣菌落,涂片鏡檢,可看到表層為卵圓形芽生細胞,底層有較多假菌絲。若接種于4%玉蜀黍瓊脂上,室溫孵育3~5日可見假菌絲,芽生孢子,厚膜孢子。 感染及致病機理 白色念珠菌可侵犯人體許多部位,可引起:1.皮膚念珠菌病,好發(fā)于皮膚皺褶處(腑窩、腹股溝,乳房下,肛門周圍及甲溝,指間),皮膚潮紅、潮濕、發(fā)亮,有時蓋上一層白色或呈破裂狀物,病變周圍有小水泡。2.粘膜念珠菌病,以鵝口瘡、口角炎、陰道炎zui多見,在粘膜表面蓋有凝乳大小不等的白色薄膜,剝除后,留下潮紅基底,并產(chǎn)生裂隙及淺表潰瘍。3.內(nèi)臟及中樞神經(jīng)念珠菌病,可由粘膜皮膚等處病菌播散引起,有肺炎、腸胃炎、心內(nèi)膜炎、腦膜炎、腦炎等,偶爾也可發(fā)生敗血癥。 采取檢材直接檢查可見卵圓形細胞,有芽生孢子和假菌絲,接種沙保氏基可長出類酵母型菌落。與其他念珠菌鑒別有1.王蜀黍或米粉培養(yǎng)基上可產(chǎn)生厚膜孢子,2.在動物血清或人血清中37℃1-3小時形成芽管。3.發(fā)酵葡萄糖麥芽糖產(chǎn)酸不產(chǎn)氣,不發(fā)酵乳糖,4.靜脈接種家兔或小白鼠致死,在腎皮質(zhì)上許多小膿瘍。 念珠菌病預(yù)防主要是個人清潔,合理使用抗生素、激素,增強機體免疫功能。治療淺表感染可擦龍膽紫,雷瑣辛或制霉素,二性霉素B或咪唑藥物局部應(yīng)用,全身性感染可滴注二性霉素B,口服5-氟胞嘧啶,克霉唑,及大蒜素靜脈滴注等。 常用治療方法 (1)用2%蘇打水沖洗陰道、外陰,每日1次,10次為1療程。一般沖洗陰道后要放入陰道納藥。 (2)制霉菌素粉劑、片劑、栓劑、軟膏劑塞入陰道或涂于陰部,每次10~20萬單位,每天1次,10~14天為1療程。 (3)克霉唑栓劑每次500mg納入陰道,每日3~4次,連用2周。 (4)1%龍膽紫水溶液涂擦陰道及外陰,每周3~4次,連用2周。 (5)蛇床子、苦參各20g,煎湯外洗,每日2次,10天為1療程。 (6)木芙蓉100g,加水煎至100mL,用棉簽蘸藥液擦洗陰道,每日1次,7~10天為1療程。 (7)冰硼散加入少許甘油攪勻,清洗陰道后,用棉簽將藥粉涂于陰道內(nèi),早晚各1次。 (8)黃連、青黛、牙硝各等份,共研細末,加入甘油,以棉簽涂于外陰及陰道,早晚各1次。 自我防護生殖器念珠菌病 積極治療原發(fā)病如糖尿病等,及時停用抗生素、雌激素等。勤換內(nèi)褲,用過的內(nèi)褲、毛巾等均應(yīng)用開水燙洗。對孕婦應(yīng)進行局部治療,持續(xù)至妊娠8個月。治療期間要避免性交,必要時對配偶同時治療。 |